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7:32 点击次数:120
这就让人想不明白了:都是跨国河流,都在上游修了水坝,怎么《湄公河》的情况就完全不一样呢?
下游国家为啥都沉默不语?这背后到底有啥猫腻?表面上看,水权争夺风平浪静,实际上却是暗潮汹涌。地缘政治角力、经济利益争夺,再加上关乎生存的较量,全都搅和在这潭水里了。
《湄公河》的源头在中国青藏高原,咱们国内管它叫澜沧江。它从云南出境后,哗啦啦地流了4380公里,给中南半岛上的将近6000万人提供了生命之源。这条河就像一条大动脉,把整个区域都串起来了。
从90年代开始,中国就在澜沧江的主河道上搞起了大工程,一口气建了11座水电站。这里面最牛的要数小湾水电站,它那个双曲拱坝足有294.5米高,水库能装152亿立方米的水。还有个叫糯扎渡的水电站更厉害,水库容量达到了237亿立方米。这些大家伙就像一排超级大闸门,按道理说,它们完全能控制整条河的"心跳"。
照理说,这事儿应该闹得比尼罗河那边还凶。湄公河下游的泰国、老挝、柬埔寨、越南这四个国家,谁家都离不开这条河:泰国人靠它浇地种稻子,柬埔寨的洞里萨湖里鱼多鱼少全看河水涨跌,越南那边更不用说,湄公河三角洲种出来的粮食占了全国一半。
实际情况是,四国那边基本没啥大动静,也就偶尔有几个专家和环保团体出来说两句。2020年湄公河闹了场百年难遇的大旱,越南的媒体倒是嚷嚷过,说是中国的水坝让旱情更严重了。不过最后政府还是信了湄公河委员会的说法,认为主要原因是雨下得太少,再加上厄尔尼诺搞的鬼,跟中国的水坝没啥关系。
这事儿可不是巧合。2020年碰上大旱,越南那边儿找中国帮忙,咱们立马就打开了《景洪水电站》的闸门。一下子放下去54亿立方米的水,差不多是20个《西湖》那么多,全给下游救急去了。
云南那会儿正闹大旱呢,可中国还是每天多放了1200立方米/秒的水。就这么着,硬是把湄公河下游的水位给顶高了1米5。这么一来,下游国家可算是明白了:上游那些大坝啊,不光是能开关的水闸,简直就是个能保命的保险柜。
《纽约时报》在2020年刊登了一篇报道,引用了美国智库的研究,说通过卫星观察发现“中国把水都存起来了,搞得下游没水用”。西方媒体老爱把湄公河的事儿说得特别简单,动不动就说“中国修水坝把水都抢走了”。
仔细研究科学数据就能发现不对劲的地方:澜沧江流出国境的水量其实只占了湄公河总水量的13.5%,而且咱们中国的水库容量比下游国家大得多。要是真想为难他们,中国完全可以制造更大的生态危机。但实际情况是,中国通过“调丰补枯”这个办法,反而让下游在旱季的水量增加了40%。
有意思的是,湄公河委员会这边也给出了明确的说法。这家由泰国、老挝、柬埔寨和越南共同组建的政府间机构,在2020年就公开表示支持中国。他们指出,中国建的水坝其实帮了大忙,让下游旱季的水量变多了,洪水的最高水位也降了,总的来说好处多过坏处。
水文专家分析显示,湄公河下游的主要水源其实就靠当地降雨和支流,这两块占了总水量的八成。有意思的是,中国的那些水坝在2020年起了大作用,它们通过调节洪水,帮柬埔寨减轻了不少洪灾带来的损失。
这些东南亚国家看似不声不响,其实心里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。就拿老挝来说,它被称为"东南亚蓄电池",靠着中国技术建了20多座水电站,打算把电卖给泰国和越南。柬埔寨那边呢,中国企业建的桑河二级水电站不仅解决了缺电问题,还给政府带来了几亿美元的税收。就连一向对中国提防的越南,也在边境地区跟中国一块儿搞水电开发。
通过“你建坝、我用电”的合作方式,中国和四国之间建立了紧密的利益纽带。这种模式让双方在经济上相互依存,形成了稳固的合作关系。大家各取所需,中国负责建设水电站,四国则直接享受电力资源,这种互惠互利的安排让两国关系更加紧密。
泰国学者被问到为啥不对中国说三道四,他无奈地笑了笑:"我们要是批评中国,难道高铁项目就能顺利推进了?"这话其实是在说中泰铁路、中老铁路这些上百亿的大工程。再看埃及和埃塞俄比亚,正因为没什么经济往来,埃及才会对对方这么强硬。
不说话可不等于啥事没有。柬埔寨那边打鱼的发现,湄公河里的鱼这十年少了一大半,得有60%,像伊洛瓦底江豚这种稀罕玩意儿都快没了。再说老挝南边那个沙耶武里大坝,建好之后下游的河水清得跟游泳池似的,这说明原来能养地的泥沙全给截住了。
专家们指出,修建梯级水坝确实影响了鱼类的洄游通道,他们提出应该建造“生态鱼道”来解决这个问题。不过实际情况是,当下游地区的农民因为电力收入增加了一倍,纷纷盖起了新房子,这时候人们更关心的是经济发展,生态保护的声音就很容易被忽略了。
这事儿真是挺有意思的,大家都清楚湄公河的情况在变,可就是没人愿意收手。中国那边正琢磨着在澜沧江多搞几座水电站,老挝呢,一心想着当“东南亚的电力老大”,至于越南,他们也没闲着,在那些支流上拼命修水坝。
各国都在拼命争取自己的好处,那条孕育了人类文明的母亲河却在悄悄遭受无法挽回的伤害。就像缅甸一位村长讲的那样:“咱们既想要电,又想要鱼。可河水只能往一个地方流,没法两全其美啊。”
"网络图片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"
#百家说史#